藥學博雅學堂-敬邀李志恒名譽教授蒞臨演講 113.03.26(二)12:00-13:00

by 藥學院
藥學博雅學堂  |   |  2035

買櫝更惜珠:淺談藥學專業與人文博雅教育

李志恒

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毒理學名譽教授

 

  在過去幾十年,隨著時代演進,台灣的藥學教育有許多的變革。不過這些變革大多是針對專業課程,有關博雅(或稱通識)教育卻很少提及。若比較美國與歐洲的藥學教育,可以了解前者為學士後教育,後者則為高中畢業後的大學課程,所以歐洲的藥學教育體制其實與台灣較接近,故本演講以歐洲的博雅教育為主軸,或可做為台灣藥學教育中的博雅(通識)教育改革的參考。

  歐洲的藥學教育,經過the Sorbonne Declaration of 1998 the Bologna Declaration of 1999整合,形成跨政府的行動計劃,稱為博洛尼亞進程(Bologna Process)。到2010年時,已經在歐洲高等教育區[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(EHEA)]進行,並有the Lisbon Recognition Convention (LRC)作為法律基礎。該進程的課程以知能為基礎(Competence-based curricula),除專業教育外,對博雅教育亦有知能要求,其博雅課程的要求緣起於歐洲最古老的兩所大學:博洛尼亞大學與巴黎大學,更可上溯自希臘先哲的七藝(算術、幾何、天文、音樂、文法、修辭、辯證)。梅貽琦先生認為:博雅(通識)教育,是為一般生活做準備,專業教育則是為職業工作(特種事業)做準備。而在作法上,胡適先生認為:「為學要如金字塔,要能廣大要能高」。博雅教育在求生活的寬廣度,專業教育則是求專業的高度與深度。

  由於人文主義從崇尚古典文采,演進成以希臘羅馬先哲的思維,到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各項創作,再到人性(人道)思維影響生活及社會,所以人文主義是博雅教育的核心思維。

  演講中將舉例說明博雅教育可以豐富人生,以及人文思維應與時代背景相結合。在快速變動的社會,因時代需求而增減課程項目,以及教導學生知道如何學習(learning to learn),以辨識知識的真偽,是博雅教育結合專業教育的新使命。